人文学院举办“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157

11月1日,人文学院“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巫山路校区1号楼408召开。会议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苏州大学教授陈龙作主旨报告,常州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苍玉权,社科处处长何虹,人文学院党政领导、专任教师及部分学生参加。会议由院长谢燕红主持。

苍玉权首先致辞,感谢专家莅临指导,对人文学院近年来的科研发展成果予以肯定,并就人文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陈龙在主旨报告基础上,向与会者分享了做学术科研的三点体会:一是“致广大而尽精微”。鼓励青年学者要拓宽研究视野,立足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做“精微”选题的同时把握国际和国内的“大趋势”,以前沿性的视角做“真”问题研究。二是做“有组织的科研”。勉励老师们以学术沙龙、圆桌论坛等方式为纽带,多展开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同行专家、期刊编辑建言献策,从而找到自身研究的症结所在,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术成果质量。青年学者应当“提前布局”,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扎实的储备,不断提升相关研究基础。三是“研究方法和范式选择”。陈教授督促青年学者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提出“两个思维”和“三个范式”。“两个思维”指的是“鱼塘思维”和“挖井思维”,大家在做面上的历时性或概括性研究之外,更应当将研究做“深”,聚焦某个研究问题,提出科学假设,找寻研究方法进行深度剖析,这种“挖井思维”离不开大量文献的阅读积累。“三个范式”分别指发现范式、阐释范式和批判范式,即发现别人未研究的新问题、以新视角阐释已有的研究问题、以批判思维展开研究反思。

学院四位青年教师代表分别做了论文汇报,陈龙教授逐一点评,在肯定选题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诸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以及投稿建议,并推荐若干参考阅读书目。与会教师受益匪浅。何虹在讲话中对人文学院组织召开有组织的科研活动表示感谢,寄语青年博士要树立正确的科研思维,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精神,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谢燕红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表示感谢,对大学者身上所体现的思想性、专业性和学术性表示敬佩,同时勉励学院青年学人多开展前沿问题研究,关注数字人文等新兴方向。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人文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思考与回应新文科建设举措之一,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浓厚科研氛围。

(人文学院 郑久良/文 窦添一/摄 谢燕红/审核)

地址: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元任楼A座2楼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666号

山路校区 电话:0519-88510465

邮编:2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