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帕米尔北部,塔里木盆地西端,天山南麓与昆仑山两大山系接合部。东靠阿图什市,东南部与疏附县相邻,西南以阿克陶县为邻,西北部则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人口57075人(2010年数据),其中柯尔克孜族占73.10%,维吾尔族占19.76%,汉族占6.89%,其他民族占0.25%。作为拥有11个常住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这里的语言环境十分复杂,国语学习的氛围却不浓厚,乌恰县内各乡镇的小学教师因受普通话的限制,面临失业的风险。
2020年5月,在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锦华副教授和常工校友、小学援疆教师陈雨薇老师的帮助下,常州—乌恰线上公益国语培训班的学习平台顺利搭建。由我院各个专业的同学组成的团队也和各位老师一起开始了国语的共同学习之旅。
我们以《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60篇》为基础,并且参照网络上的其他资源,在自己多读多练的基础上按照顺序录音并且发到群内供各位老师作为日常练习参照。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位老师的音调和平翘舌音存在很大问题,前两周的学习就从正音调开始。除了发音频,我们还把从其他平台上找来的汉语拼音学习视频分享到群内作为补充的学习资源。想要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发音习惯并不简单,我们总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
十分幸运的是我院普通话培训站站长金丽藻老师加入我们的队伍并指导大家学习。我们有了权威的教学视频和细致入微的语音指导,可以听出很多跟读的老师的发音有明显的进步。我们每周就以金老师的录音作品作为一周的主要学习篇目,同时继续每天发布团队内指导老师的朗读作品录音。
初期有很多的新成员加入,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把这一周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金老师讲授的要点整理出来,鼓励各位老师一起进行晨读。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自身的发音问题,会有同学在录音前追问某个鼻音怎么发,也会有同学出现个别的平翘舌音不标准。从五月份的几十人到现在的230多人,从《白杨礼赞》到《我为什么当教师》,我们的录音还没有结束,看到大家在打卡的文档上划上一个又一个对勾,我想这不仅仅是开始过、进行过的标志,也是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