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 强化责任担当 谱写青春篇章——人文学院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毕业设计全过程

发布者: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0-05-28浏览次数:837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能看到当代青年表现出来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对非遗传承的执著、对家人的责任与爱、对职业的高度认同,你们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一代。”在人文学院2020届学生毕业设计公开答辩会上,答辩评委主席如是评价。

5月27日上午,人文学院举行2020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来自常州广播电视总台、新华日报社常州分社、常州市新北区委宣统部、常州有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行业专家担任答辩评委。常州工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萍霞教授担任特邀评审,人文学院院长谢燕红主持答辩会。

本次公开答辩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五位答辩者分别在江西抚州、江苏南京、淮安等地与主会场连线,他们的指导老师和其他年级同学在线旁听。

参加公开答辩的5部作品分别为周子超的《傩影》、胡秋诺的《胡湾,我们的村》、许雅慧的《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朱澄洁的《爱的陪伴》和吴庆霖的《有温度的画作——常州烙画》,分别涉及非遗艺术传承、乡村文化记忆、家庭责任担当、青年人职业理想等话题。如《傩影》跟随石邮傩舞传承者叶根明的脚步,揭开一个傩文化古村落的神秘面纱;《胡湾,我们的村》通过“一门六子五教授”的故事,讲述乡贤文化对本乡子弟的深远影响;《有温度的画作——常州烙画》将视角对准江苏省非遗文化遗产——常州烙画,提出了非遗艺术传承与创新的话题;《爱的陪伴》将镜头对准一个植物人家庭,展现了亲情的力量与责任担当,故事感人至深;《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探讨了青年人的职业理想问题。从创作类型来看,五部作品既有人物短片、新农村的纪实影像、非遗纪录片,又有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专题片,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专业眼光与素养,体现了“题材丰富、创作严谨、主题鲜明”的特色,原创性程度高。

人文学院本届共有69位同学完成了毕业设计作品。从选题到最后拍摄剪辑成片、解说词的每一个环节,指导教师都要求学生充分挖掘思政要素,关注当下热点、关注时代青年、关注社会生态,传播正能量,让同学们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谱写青春篇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作品创作过程遇到了诸多困难,如现场拍摄时间短、拍摄器材有限、小组合作人少、拍摄场景受限等,但同学们都想方设法一一克服,创新拍摄手段,用自己的专业方式记录着当下中国的时代影像。

  


  


地址: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元任楼A座2楼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666号

山路校区 电话:0519-88510465

邮编:213032